世界观焦点:tiktok下的美国文化:温床与放大镜-九游会网址

tiktok是美国文化滋养的温床,更是美国文化冲突的放大镜。

在美国,tiktok引起的意见纷争,还在继续。

最受瞩目的是特朗普时期,tiktok一度面临拆分乃至被迫出售的命运。2022年,tiktok面临的争议和限制仍旧存在,美国至少18个州仍限制使用tiktok。但2023年伊始的变化是,南科达他州第二大城市拉皮德城否决了对tiktok的限制提案,这是一场小胜。


【资料图】

但等待tiktok的,依然是一条前所未有的未知路。

相比这些显现问题,tiktok在文化层面引发的关注更为隐性。伴随着2020年tiktok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tiktok已经在不同角度上成为世界范围内学术和文化界的研究对象。

2022年,美国从医学上研究tiktok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注意力缺陷;新加坡从tiktok上研究移民建筑工人,分析这个边缘群体在疫情期间的医疗状况、心理焦虑和不平等遭遇;欧洲学者则早就提出,tiktok是冠状病毒的「解毒剂」,通过舞蹈和女孩审美的流行,教会了我们一个道理:现在是少女统治着互联网。

因此《美国的tiktok文化》中的观点认为,「可以将tiktok理解为21世纪的跨文化和变革性、创造性关键合作的实验室。」

tiktok已经成为美国年轻人手机中最火爆的产品,z世代已经成为tiktok的代名词,他们是这个平台的潮流引领者。如何研究和打量tiktok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的地位?《美国的tiktok文化》(《tiktok cultures in the united states》)一书试图在文化领域做出空白的填补。

《美国的tiktok文化》作者之一trever boffone和他的学生们

这部作品是一个合集,集中了15位美国学者和研究人员的文章,从三个层面论述了tiktok对美国流行文化的影响:首先是tiktok的算法给有色人种带来的种族主义问题,其次是女性主义和同性恋等性别话题在tiktok上蓬勃发展,最后则是亚文化群体在tiktok上的兴起。

现实是,tiktok已经进入美国的主流文化中,「tiktok在文化中变得更加根深蒂固,它开始决定我们自我塑造身份的方式、日常生活的方式和与他人互动的方式等等」。

不论是去美国杂货连锁店乔氏超市(trader joe"s)会看到「tiktok同款」推荐;还是巴诺书店(barnes&boble stores)会摆着tiktok上推荐的「booktok」;更不用说tiktok对美国流行音乐产业的影响,让很多音乐人走红,诸如说唱歌手利尔·纳斯·x (lil nas x)、布洛克·汉普顿 (brock hampton )、 doja cat的爆火等等。

《美国的tiktok文化》书中认为,「不论是吃东西、读新书或是听音乐,tiktok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了明显而重大的影响,正如#tiktok made me do it#的挑战一样。」因此,《美国的tiktok文化》有积极层面的解读,但也不可避免有戴着「有色眼镜」的批判。

01 「达梅利奥效应」

2020年11月,15岁的查莉·达梅利奥(charli d"amelio)成为了第一个达到1亿粉丝的tiktok网红,成长速度远快于后来在抖音达到1亿粉丝的「疯狂小杨哥」。

当时,tiktok广泛流行,成为了「隔离期间注意力分散的完美媒介」。tiktok中的舞蹈挑战等内容为当时的美国年轻人提供了一种有趣的逃避方式,让他们待在家里联络彼此并乐此不疲。达梅利奥等带动了风潮,让十几岁年轻女孩的卧室,成为tiktok视频中反复出现的背景。

一年之后,tiktok在全球风生水起,下载量达到了30亿次,达梅利奥也高调接受采访,并获得了丰厚的广告代言。

「达梅利奥效应」也成为一个研究名词,其指代的并不只是达梅利奥一个人,而是专指tiktok内顶级网红们在主流文化中的影响力,她们通过唱跳舞蹈吸引了大批追随者,而她们往往都是年轻的白人群体。

就如同抖音的海草舞、手势舞等热门舞蹈挑战赛一样,tiktok也是靠着热门舞蹈挑战带动了年轻人的模仿风潮,但「达梅利奥效应」批评的是一种「白人至上」主义,这些热门舞蹈并不是达梅利奥原创的,而是美国的黑人青少年创造的。他们不仅很少从这些热门内容中获得回报,他们的创造还成为了白人网红的商业利润来源。

这种不满的积累在2021年夏天爆发,一首歌曲《thot shit》发布后,tiktok中的黑人创作者拒绝了像以往一样编舞,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一场「blacktiktok」蔓延开来,主要就是表达对tiktok内白人创作者们的抗议,他们的模仿对黑人创作者造成了不平等。

「blacktiktok」话题获得了极大关注,tiktok被扣上了「利用新技术形式来挪用文化」的帽子,背后反映出的美国现实问题是对公平的关注,黑人在流行音乐和舞蹈上的才华需要tiktok的承认,他们希望获得同样的认可和商业回馈。

tiktok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创建了「blacktiktok」的官方九游会网址主页作为支持黑人创作者的窗口。其发言人对此表示,黑人创作者是社区中重要且充满活力的一部分,「我们重视黑人创作者在平台上的体验,并持续为我们的社区创造一个文化,在这种文化中,表彰创作者和创造性贡献是一种常态。」

重视黑人创作者的进步空间,也随之争取而来。

2022年,tiktok官方适时在黑人历史月(每年2月)开始发起庆祝「blacktiktok」的活动,将12位优秀的黑人创作者请来分享故事,还有庆祝黑人音乐的live,建立黑人音乐播放列表,应用内新的创意贴纸,在好莱坞竖起致敬的广告牌……

如今,「blacktiktok」和「白人至上主义」的批评看似被化解,但背后的文化冲突问题依然具有启示作用。《美国的tiktok文化》强调,这不仅仅是tiktok本身的争议,更是一场关于美国主流文化的争议,而随着tiktok的变化,美国的文化也在发展,新的问题依然会出现。

02 女性主义

「tiktok催化并参与了女性主义的知识流动,为重要的讨论提供了机会和舒适的媒介。」《美国的tiktok文化》中认为。

故事起源于一场母女在早餐时的真实对话,一个12岁的女孩的tiktok推荐信息流页面里,全是关于英国伦敦女子莎拉·埃弗拉德的死亡消息,随后凶手被证实为伦敦警察局的一名警员,他参与了绑架、强奸和谋杀。这起事件让伦敦当地的女性觉得恐惧和愤怒。

从tiktok了解到这起案件的女孩名为米里亚姆,她开始在早餐时问妈妈,并把视频给妈妈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我不敢一个人出门,很多女孩在生活中受到侵害,这不公平。」妈妈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刻,她知道这种恐惧会对女孩产生负面影响,她不希望永远受到恐惧,也不希望她缺乏对女性遭受暴力的知识。

在后来的聊天中,妈妈才知道,女儿此前也受到过很多性骚扰,这远超她的认知。

《美国的tiktok文化》认为,tiktok是父母和儿童之间女性主义对话的促进者。「当我们观看tiktok时,我们成为了一个女性主义社区的一部分,当我们沉浸在tiktok中了解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时,我们感到悲伤和愤怒,我们也接触到了改变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77%的tiktok用户曾表示,通过一系列诸如:#女孩力量(girl power)#等话题,tiktok帮助他们了解了社会现实,让年轻人比没有使用tiktok的年轻人更早接触到了社会,进而形成了一些专家所谓的「tiktok青少年拯救世界」。

事实上,早在2020年,传媒学者梅兰妮·肯尼迪就喊出了一个社会文化判断:「现在是少女统治互联网」,其论断依据就是tiktok上最知名的人气都来自十几岁的女孩们。

而对于故事中的米里亚姆来说,她觉得tiktok上有很多女性力量,这向她展示了一条可以遵循的道路。母亲提醒她,tiktok并不是女孩们的乌托邦,很多女孩也会在tiktok上受到骚扰,米里亚姆则认为,「好坏都有,如果tiktok上有一个指责女孩的负面东西,那么就会有一堆评论说,你太愚蠢了。」

在母女的对话中,母亲给米里亚姆讲述了一些黑人女性的案例,以此说明埃弗拉德的死亡消息满天飞,本质上掩盖了其他黑人女性的不公遭遇。总之,在对一个女性话题的讨论上,母女二人都认真倾听了彼此的声音,而tiktok则为孩子和父母提供了沟通的机会,了解他们之间的经历、观点、恐惧和胜利。

故事的结尾是,母亲问12岁的米里亚姆,「你觉得现在的女孩从tiktok获取信息是一个有趣的变化吗?」米里亚姆说,「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没有tiktok,你的父母有时为了你的安全,不会告诉你全部的真相,但现在,真的什么都藏不住了,如果我想知道什么,我就会看tiktok,我觉得我什么都知道。」

在年轻的米里亚姆看来,她理解的女性主义就是一种正确的事情,女性主义给了她一种权力感,让她们可以一起做一些事情,让它变得更好。

母女二人的早餐对话展示了女性主义文化在美国最平常的一个场景,「对米里亚姆来说,过女性主义的生活意味着在tiktok上生活,在那里,视频本身是一种声明,点赞是一种表态,评论是更广泛的参与,这些连接跨越了线上和线下,让tiktok在生活中变得重要,因为它为日常行动和信念提供了支持。」

03 算法下的潮流

tiktok的算法对用户的了解,远超他们自身的想象。

tiktok之所以风靡全球,也是因为其算法的个性化推荐,根据用户的兴趣、位置和身份标签来推荐短视频内容,进而带动了平台上形成特定身份、社区和文化的形成,随着tiktok内容的传播,「tiktok变成了美国文化,美国文化变成了tiktok」。

对于性少数群体来说,tiktok展现出多元包容的一面,为他们提供了创造的空间,但同时也放大了对他们的妖魔化。

《美国的tiktok文化》分析了8位性少数群体的内容和评论,他们的评论区里,至少有一条表达了负面的恐惧和妖魔化的内容,但很快该账号的粉丝就会反击数十条。

「tiktok是一个展现性少数群体文化和经验的窗口」,但对平台上的用户来说,参与到这个群体的内容争议,则是因为对这个群体的恐惧。

tiktok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性少数群体,相关研究的视频获得了数百万的点赞,而排名前50的视频内容,都是展现出性少数群体和父母、老师等结成亲密的盟友。

除此之外,展现tiktok中亚文化的另一个最新的案例,则是玄学的盛行。

在tiktok的热门话题中,#witchtok#有超过340亿次以上的浏览量,话题中有大量关于玄学元素的短视频,她们会通过蜡烛、白板、镜子和水晶等物品来表演魔法,一些女巫会直播分享塔罗牌等占卜和星盘解读等玄学内容。

这成为了一个颇具讽刺的场面:用户们用tiktok享受着科技创新的成果,但同时又在寻求魔法和玄学的力量来帮助自己。

这些巫术的表演者们往往都是女性,她们带动了魔法道具在tiktok上的销量,一些刻有魔法符号和咒语的蜡烛,销量非常高,一些国内跨境电商的从业者从中看到了巨大机会,进而借助#witchtok#话题进行流量导流,据称第三方站点的流量涨幅达到了5倍之多。

这些魔法是否奏效无从知晓,虽然以现代的观点来看是荒谬的,tiktok也给出了社区规范的警告,一些恶搞女巫的内容也很快出现,但这背后表达的其实是一个美国文化现象:年轻人们热衷寻找一种精神寄托,魔法也是女性处理创伤和寻求赋权的方式之一。

与#witchtok#一样,tiktok内关注图书和文学作品的「booktok」话题社区,哈利波特粉丝们建立的「dracotok」社区,关注农场生活的「cottagecore」等等,这些主流和小众文化的蓬勃发展,本质上都是tiktok对美国流行文化的塑造。

所以从本质上说,tiktok已经成为美国文化滋养的温床,更是美国文化冲突的放大镜。这种文化指向的是,用户开始用平台身份来塑造自身的行为,进而适应这种平台的文化。

虽然《美国的tiktok文化》算不上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专著,其内容落后于tiktok的发展,也因为研究方向的多元化和作者的分散而显得质量凌乱,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tiktok的全球化,关于tiktok的跨文化研究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领域,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者把tiktok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

关键词:

网站地图